学院简介


    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校训,以“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为愿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通识教育”为核心定位,以“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特色亮点,致力于服务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一、深化改革,强化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创业教研室、就业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行政人员3人,特聘教授1人;博士2人,硕士5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

    学院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实施“华商特聘岗位”“华商博士工程”“华商优才计划”等政策,加快学术带头人、海外人才、青年骨干、外聘专家的引进,培养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创业导师及行业专家,形成“理论+实践”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目前,全校创新创业导师173人,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0人,校内导师83人,校外导师80人。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2人,全国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5人,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1人,广东省SYB创业导师1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2人,广东省孵化创业导师1人,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


    二、课程创新,分层递进培养

    学院构建“通识教育+专业融合+实践强化”立体化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开设《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识必修课;开设《创新创业实践》《国情分析与商业创新设计》《数字媒体创业实践》等通识选修课;以专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跨境电商创业实战》等专创融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GYB、SYB创业培训;积极探索《创业管理》应用型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数智融合课程建设,通过“AI+课堂”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智化能力。

    2019年以来,学校就业创业课程获批全国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课1门、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课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课程思政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创业管理》课程作为优质课程思政案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创业管理》课程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设计之星奖。《民办高校大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广州华商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知行合一 四级递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荣获广州华商学院2023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科研服务,助力区域发展

    学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省级决策咨询基地),聚焦国家战略开展科研攻关。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教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厅级项目7项、横向课题3项;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课题61项,资助经费8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9篇,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2024年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通过项目研究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承担政府委托课题“东莞市沙田镇创建广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研究”“东莞市沙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研究”,促成沙田镇顺利获批广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承担“荔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产出研究报告和论文,被市厅级以上领导肯定性的批示和采纳,以文件或公函形式转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展望未来,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将继续锚定“百年名校”目标,以创新为引擎、以育人为根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高地,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华商智慧与力量,书写新时代教育报国的华彩篇章!


    (更新信息截至2025年4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