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自创立以来,学院立足“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愿景,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借鉴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逐步构建起独具华商特色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学院建设发展渐成规模

    1.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按照“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通识选修课+通识必修课+专创融合课+创业实践课”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绩。2020年,学校获批广州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开设GYB、SYB培训课程;编撰出版《创业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程》成为校本教材;建设《创业管理》线上课程。截止目前,学校创新创业课程获批全国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课1项、广东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课1项、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课程思政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校级课程思政1项、校级民办高校质量工程项目1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创业管理》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立项,成功在“学银在线”上线。课程作为优质课程思政案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创业管理》课程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设计之星奖。《民办高校大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广州华商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知行合一 四级递进”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荣获广州华商学院2023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院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实施“华商特聘岗位”、“华商博士工程”、“华商优才计划”等政策,加快学术带头人、海外人才、青年骨干、外聘专家的引进,培养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聘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张耀辉教授任学院荣誉院长。目前,全校创新创业导师155人,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1人,校内导师69人,校外导师75人。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2人,全国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5人,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1人,广东省SYB创业导师1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2人,广东省孵化创业导师1人,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目前已形成教学和指导、专职和兼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双创实践育人体系初见成效

    1.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颇丰

    学院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共13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4项、区域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51项、市级奖38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6银9铜。其中,2021年产业命题赛道获奖总数在全省民办本科高校中居于首位;2024年《借个胆儿——数字赋能海胆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项目获广东省分赛“红色青年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银奖,并入围国赛训练营。学校荣获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深港澳大学生创客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连续三届荣获广东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邀请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开花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建有25个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4个,省级基地3个。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企业产品和服务,架起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实战的桥梁,积极推进梦想空间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华商众创孵化基地)创业资源整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空间、创业指导、知识产权培育等一系列创业增值服务。截至目前,孵化大学生自主创办企业190家,累计孵化企业59家,基地在孵企业32家,获得知识产权52项,入选广东“领头雁”示范项目2项。基地经过长期发展,成功孵化出一批优秀企业。

    3.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广受美誉

    学院积极挖掘创新项目、集聚创业人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成果反哺教学,形成较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基地为粤港澳青年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5A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名港澳台青年到访交流,并积极洽谈项目入驻相关事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广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增城分会、侨梦苑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分园区、侨梦苑广州市增城区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增城区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湾区湾商十大港澳青年实践基地、增城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市增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基地。


    三、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科研建设,积极搭建科研平台,2022年10月14日,学院促成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成立。2022年12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4年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学院积极组织鼓励师生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研究课题,近几年学院教师主持教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厅级项目7项、横向课题3项;创新创业专项研究课题立项4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509项。其中,学院教师主持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委托课题《东莞市沙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研究、东莞市商务局项目《东莞市创建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研究》项目,促成东莞市沙田镇顺利获批广东省首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承担《荔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主持科研项目(研究报告或论文)被市厅级以上领导肯定性的批示和采纳,以文件或公函形式转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院坚持特色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需的素养、知识和能力,服务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助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更新信息截至2024年9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