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而帮助高校引入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助力双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学培养及测训一体的双创人才全流程培养体系,帮助教师破解双创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提高师生双创实践实务及教学能力和项目指导辅导能力水平、完善其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专创融合能力,在针对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提升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办、管理小型企业的实务能力,增强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应一致。目前,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就业创业指导等具体环节,都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趋同化,定位不准确;缺乏以就业为导向、市场化需求、职业化倾向的教学课程体系;缺少拥有创新创业经验及相关教学能力、专创融合基础的骨干教师团队;缺乏针对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力、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效果评价等。因此,高校将需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理论教育要以深化课程体系、师资建设、质量评估等重点领域改革为主线,实践教育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以创新创业实训演练和“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大赛为重要抓手和实践平台,更深层次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根本上改变目前大学生功利的学习动机,重视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创建适合社会发展、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传统的“慕课”教学形式,即“老师讲,学生听”、“以老师为主”的一言堂模式,这种僵硬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要抓手,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教师应积极引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竞争机制等多种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辅助以实训实践课程训练、课后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大赛参与、企业专家进课堂、真实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进而实现混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富有个性的思维和市场化逻辑能力。
3、打造完善的专业学科及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过于趋同、过细,课程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这种设置可以满足大规模人员培训,但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社会企业迫切需要能够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化和学生多样性发展的专业学科及课程体系设置,因为差异化和多样性正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目前高校相应课程的开设均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无论是从师资的配备、教学资源的提供、教学方式形式等都极度缺乏实践训练课程。因此高校应对专业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考核机制、考试方法、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及维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整合和优化。建立和挖掘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纽带,打破文理边界、学科壁垒,以商业化、市场化思维,打造具有高校专业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条,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为主线,融入专业学科建设,实现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矩阵,打破校校壁垒、院系壁垒、专业壁垒,完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演练,剖析真实案例、引发思考、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产品、市场定位、商业运作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实务训练活动。在实践教育阶段,围绕课堂教学案例实践、课后社会实践作业、社团实践活动、市场社会调研、行业企业大咖讲堂、企业参观交流、举办和参加大赛活动等,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进行项目选择、打磨、孵化等项目训练,聘请专家指导和讲座,进行项目辅导以及孵化。
4、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训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专业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和进修,解决目前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创业经验缺失、教学能力待提升、项目辅导水平缺乏等问题,同时借鉴国际上优秀成功经验,引进市场机制,约束和激励专业教师队伍以加强教师培养管理,进而激发教师的创新性、创造力。
5、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测评体系
国际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评价是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社会和经济的直接影响以及发展战略的间接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人才胜任力模型理论、人才思维模糊性理论、人才个体差异化理论、人才素质测评一致性理论、以及人才事务可测性理论等评价标准理论体系,反观我国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评价体系处于初期阶段,大多仍集中在对高校双创教育评价的必要性、指标体系设计原理的研究、评价指标的遴选及有效性研究等方面,尚未结合形成创新创业型人才整体评价标准体系,亟待提高和完善。所以,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首重质量评估规范标准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轻知识运用的现象,也缺少场景化的应用测训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学校也没有注意过程考核对学生实践实务能力提升的重大影响。因此,构建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就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