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名家访谈——岳昌君


    个人简介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法国奥维涅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法方出资),美国加州大学政府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美方出资)。社会兼职包括: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就业评价与统计组副组长)、团中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副理事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职业开发与管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学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吉林省“长白山特聘领军人才”等。指导研究生92人(其中博士生46人),曾连续三次获得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undefined

    Q

    您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结缘的?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其直接影响就是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度提高,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我与闵维方教授、丁小浩教授、文东茅教授等同事开始进行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从2003年开始,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增加越来越多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问题,将就业调查扩展为就业创业调查。

    2009年,北京大学工学院蔡剑教授提议成立创新研究院,我受邀成为专家理事,参与一些学术研究活动。2009年,我与闵维方教授一起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三大内容之一开展了研究,课题成果获得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5年,我开始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在报刊和期刊上发表,并指导博士和硕士完成数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学位论文。例如,在《光明日报》上先后发表了“创业教育还要跨过哪些门槛”(2015-1-12)、“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2017-8-12)、“提升技术含量,双创教育方能走远”(2020-11-17);在《社会科学报》上发表“大众创业,教育先行”(2015-7-9)。

    2017年,我与李家华教授等20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创办“创业教育博雅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前四届论坛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在北京、广州、上海、温州举办。原计划于2021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五届论坛因为疫情推迟进行。该论坛旨在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Q

    您认为当今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上的难点与痛点是什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困难、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教育教学难度大。双创教育既包括创业教育,也包括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相对容易,而创新教育却非常难。创业教育的理论、政策、实务等比较具体,可以通过课程讲授。而创新能力属于非认知能力,不像一般知识和具体技能那样可以通过几门课程就能够掌握。创新能力不足属于“慢性病”,不能一蹴而就,很难在短期内有显著提升。因此,创新能力在我们历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的有关能力增值的评价中得分都很低,2021年创新能力在34项能力指标中排在第29位。

    第二,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一些双创教育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

    第三,创新创业能力与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的相关性不强。专科生期望“升本”,本科生期望“读研”,研究生期望“工作稳定”。因此,对于有利于升学和就业的课程学生更感兴趣。而创新创业能力对升学和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第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各种政策文件接连不断、层出不穷,高校在执行中经常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比如,“双一流”高校建设相关的政策更为“重点”高校所重视;“强基计划”“新工科”“新文科”等改革措施许多高校要执行;学科评估更是与数以百计的高校的发展休戚相关。

    Q

    您能分享下您对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探索和最新研究成果么?

    尽管我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兴趣,但缺乏直接授课的教学经验,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2021年,我们开展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有关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仅为2.4%以下。

    2.创业群体总体而言非常优秀,能力增值和学习时长均排在第2位,仅次于出国出境群体。

    3.创业教育课程参与率不高,有41.6%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专门的创业指导课或讲座。高职高专毕业生参与比例最高,为52.8%;其次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参与比例为45.7%;第三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毕业生,参与比例为44.6%;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生参与比例分别为23.9%和33.7%。

    4.创业教育课程质量很好,有97.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或讲座有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较大的学生占比为53.9%。

    5.创业知识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创业风险和创业机会的了解。50.8%的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创业风险识别的相关内容,对创业商机搜寻和创业团队管理有需求的毕业生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9.3%和43.1%。

    6.影响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为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43.3%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缺乏是制约其自主创业活动的最主要障碍;35.6%的毕业生认为资金不足是影响自主创业活动的第二大障碍;有27.2%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好的创业项目/方向。

    7.创业者家庭背景主要为:中小城市、高等教育学历家庭、高收入或低收入家庭。

    Q

    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未来必将蓬勃发展。国家还会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高校提升双创教育的质量、扩大双创教育的范围、转化双创教育的成果等。我个人认为双创教育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关注两点:一是重视与技术的关联,提升双创教育的质量;二是看重与能力的关联,扩大双创教育的范围。

    创新创业应该与技术关联,无技术含量的创新创业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以个人或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与其所受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创新创业所属的行业密切相关。在创新创业的四种基本模式中,贸易模式、产业模式、服务模式和智源模式所应用的技术在高度、广度、密度、深度和强度等各个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各种创业应该均衡协调发展,尤其不能忽视与技术关联更加紧密的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在工业化阶段,一般的制成品是机电产品,如手表、自行车、电视机、汽车等,通过拆解相对容易知道其结构和原理。但是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带AI技术的新型汽车等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其结构是个黑匣子,无法通过拆解去了解。核心技术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技术模仿来学习和掌握,必须有更多的本土人才进行自主研发。

    创新创业应该与能力关联。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创业具体过程的课程教学和简单的模仿实践,应该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育。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列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高等教育,要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拓展,从孩子开始抓起。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婴儿一出生就会放眼观察周围的事与物,刚学会说话便迫不及待地问这问那,喜欢破坏性地研究较为复杂的东西。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文章来源 | 创新创业创造50人

    上一条:创新创业教育名家访谈——张耀辉 下一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访谈——黄贵洲

    关闭